今天介绍一个不常见害虫_旋纹潜叶蛾,它是属于鳞翅目,潜叶蛾科的害虫,常出现在苹果、沙果、海柴、山定子、梨、山楂等果树上,具有一定的危害程度,因此果农朋友应该引起应有的重视。
旋纹潜叶蛾的分布是非常广泛的,在陕西、河南、山西、山东、河北、辽宁等省有发生,在国内各大型生产地区比较常见,因此不是某个地区的果农才进行预防,以上水果产区的果农朋友都应该引起重视。

旋纹潜叶蛾为害梨树叶片症状
潜叶蛾的为害症状是什么样的呢?主要是以幼虫潜入叶片啃食叶肉为害,大多都从叶片背面潜入,蛀食栅栏组织,不食表皮。幼虫居内为害,先是一黄褐色小圆点,幼虫绕圈蚕食叶肉,边吃边排粪便,形成螺旋状纹,表皮透时,外观似螺旋状斑纹(粪便颜色),因此被叫做旋纹潜叶蛾,虫斑呈近圆形或椭圆形。

受旋纹潜叶蛾为害症状
下面来看一些潜叶蛾的形态特征,因为它总给人比较神秘的感觉,能画出“鬼画符”一样图案的东西到底长啥样?
旋纹潜叶蛾成虫体长2~2.5毫米,翅展6~6.5毫米,头、胸、腹和前翅为银白色,头部背面有一丛竖起的白色鳞毛。触角丝状,前翅披针形,外披白色鳞毛,外端披金黄色鳞毛,金黄色区前缘有7条褐色斜纹两条斜纹组成三角形边,三角形中间仍为金黄色,前翅后缘角有两块紫褐色大斑。臀角褐斑中央有一银白色小点,缘毛很长。卵扁椭圆形,长0.3毫米,初产乳白,后变褐色,卵化前卵中央下陷。

旋纹潜叶蛾成虫
潜叶蛾幼虫呈乳白色,长5毫米,取食期间体有绿色感,胴部节间细,前胸盾有两块黑色长斜斑,后胸及第1-2腹节两侧各有一凸起,上生一根长刚毛,伸向两侧。蝠体长约3毫米,纺锤形,黄褐色。近羽化时变黑褐色,内茧梭形,外茧略呈工字形外张。

旋纹潜叶蛾幼虫危害梨叶片
对于这个害虫,我们已经知道它的长相以及形态,那么接下来需要了解的是它的生活习性,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下面的预防与防治措施。
旋纹潜叶蛾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生长习性,比如在河北每年会出3~4代,而在河南、山东等地方,每年会出4~5代,因此就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展开具体的防治措施。
旋纹潜叶蛾主要以老、幼虫在果树树皮缝内结茧化蛹过冬。越冬蛹于5月上中旬展叶期羽化成虫,以3代区为例,第1代幼虫为害期在5~6月,第2代幼虫为害期在7月,第3代幼虫为害期8~9月,10月上旬老幼虫结茧过冬。

蛾蛹
有的年份三代区有半代现象,就是晚秋实话也有成虫羽化,但是不能过冬;而在黄河故道地区发生4~5代,各代发生时间变化较大。
各虫成历期也会不相同,华北区成虫寿命3~5天,卵期约10天,幼虫期约25天,蛹期约15天,成虫多在白天活动,很活跃,能跳能飞。上午5~10时羽化最多,多将卵产在较老叶片的背面,每雌约产30粒,卵散产。卵孵化后幼虫不出卵壳,即从壳下蛀孔潜入。

蛾羽化过程
熟悉的掌握害虫的生活习性,对于提前预防与灾后防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,可以有效的在防治效果最佳的时间段进行防治,减少工作量,接下来就一起来学习旋纹潜叶蛾的防治方法吧。
1、人工防治 旋纹潜叶蛾应采取刀刮翘皮、刷子刷粗皮消灭在树干上越冬的蛹。轻度发生时,可人工摘除虫叶,带出园区集中处理,以达到物理减轻为害,消灭虫源的效果,对于绿色有机生产园区,此方法是相当有效的。
2、药剂防治 幼虫脱出做茧期至成虫羽化期喷药防治。在生长季节,该虫有在叶片上作茧的习性,茧在叶上极易着药,另外,茧有吸湿性,农药容易被吸进去。茧中的幼虫和蛹抗药性差,成虫抗药力也很弱,因此,应在叶背面茧多而无幼虫时及时喷药。
发生严重的果园应重点抓第一、第二代幼虫防治,尽量从源头上开始防治,以免后代发生更加广泛,增加防治难度。药剂可选用功5%灭幼脲3号胶悬剂1500~2000倍液,20%氟幼脲胶悬剂6000倍液等。

药剂灭幼脲
虫害是任何果树种植上都需要引起重视的管理,对于生产高品质、高产量的水果至关重要。而且不管是虫害还是病害,重点在于提前预防,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还可以有效的降低管理成本哦。
这里是四川宗富果业,您身边的水果种植专家!关注我们,了解更多有关果树种植新技术,如您有任何果树种植技术的难题与困扰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。